建筑

Close

天使报喜大教堂是由俄罗斯工匠在前任教堂遗留下的老式底层上按照普斯科夫和莫斯科传统建筑风格修建而成。教堂的现代风貌建于16世纪60年代——带顶的回廊和四个回廊角上的副祭坛,它们呈金字塔外形,并带有九个镀金的圆顶。

教堂内的墙壁被叶片形装饰分割并以龙骨形围墙顶收尾,具有早期莫斯科建筑的风格。在中央圆顶上匀称和谐地重复着盾形装饰,在装饰拱廊的檐壁上画上了细长的隙缝状的透孔。

天使报喜大教堂的正南面天使报喜大教堂的正东面天使报喜大教堂中央穹顶的圆柱

最初东墙被回廊封闭,故只能在高处的半圆屋顶上安置简单的石栏柱式的环带。

1560年增建的副祭坛成功地增大了教堂的体积:它们的内墙被方形的凹形装饰分割并以不大的类似教堂围墙顶的盾形装饰图案收尾。

报喜大教有四个副祭坛,它们均含一个圆顶,无柱,带有薄薄的墙壁,厚度仅为一块砖。它们建在回廊的角上。研究人员认为,这个建筑阶段与16世纪中期发生的大事件有关:伊凡雷帝的登基加冕礼,征服喀山,1563年立窝尼亚战争的胜利果实之一——占领波洛茨克。

亚历山大·涅夫斯基祭坛的圆柱棕枝主日祭坛的与圆柱米迦勒天使长祭坛的圆柱圣乔治祭坛的圆柱圣母祭坛的圆柱报喜大教堂的西墙

16世纪中期天使报喜大教堂焕然一新,取代了15世纪末整齐排列的外形、和谐匀称的内部装饰和教堂外部面貌,绘上了鲜艳隆重的壁画装饰,这些壁画具有伊凡雷帝时期建筑的风格,使得天使报喜大教堂成为独具特色的纪念性建筑物。天使报喜大教堂彰显着新一代莫斯科君主——全罗斯沙皇的威仪。九个圆顶再加上金字塔形的构造使人联想起那座征服喀山胜利的古教堂——红场上的波克洛夫教堂(圣瓦西里大教堂)。

天使报喜大教堂位于很高的底层上,底层呈正方形,位于教堂中央部分的底下,用巨大的白石砌块修砌而成。低层中央矗立着一根巨大的带低拱的柱子,东边毗邻半圆形壁龛。很有可能最初在教堂底层藏有大公的宝藏。

教堂三面环有回廊。根据北边和西边华丽的回廊建筑特点可以清晰地看到意大利文艺复兴的痕迹。它们被重新覆盖上美丽的十字拱顶,支承着它们的柱子被饰以镶板和冠以被雕饰的白石柱顶,它们也装饰着墙上的叶片分隔带。北边和西边的回廊曾被用于举办盛大活动,沙皇游行、沙皇的东正教贵宾去多棱宫需要经过的通道。

据说南回廊和现在如今已经不在的东回廊是于1489年同时建造的。南边的平台当时作为单独的封闭室(1489年在其中放置了瓦西里·涅奥切萨利斯基的副祭坛)。

报喜大教堂的设计图和正北面图案报喜大教堂和兵器库的剖面图报喜大教堂的南台阶

南回廊和东回廊将教堂与皇宫和藏有大公财产的公产府邸连结在一起。之后东回廊和它毗连的公产府邸一并被拆除。通过南边的平台沙皇可从大教堂广场进入与自己的家庭教会相连的寝宫。具有15世纪莫斯科建筑风格的正门装饰着从游乐场进入教堂的入口。

而南回廊几乎完全改头换面:重修了拱顶,东西墙重建,教堂的四角建筑物上的叶片形隔带被斫平。最大的一次重建是在1836年,当时在回廊中修建了奇迹创造者圣尼古拉、皇帝尼古拉一世的庇护者的副祭坛。之后回廊作为刺绣女工的作坊,教堂的法衣室曾坐落于此。1949年正门被重修,它还原了早期莫斯科传统建筑特色——一圈一圈由宽变窄的远景式入口,交替刻有矩形凸起图案和镶珠的半圆柱。正门以龙骨状拱形收尾。

这个地方绵延着饰有雕花的台阶(从莫斯科河方向看),传说这是为伊凡雷帝增建的。1562至1564年间,曾经开放的南边台阶被封闭。

报喜大教堂的雷帝台阶报喜大教堂的南台阶报喜大教堂的南台阶

教堂南边的台阶通向不大的皇室花园,这里曾作为休息和分发施舍物的地方。留存至今的有15世纪末的雕花的白石正门,窗户边饰和一部分墙上花饰。

报喜大教堂南台阶的窗户南台阶的花饰

一直到19世纪南边的平台被雕以花纹。这些保存下来的雕纹——窗户边框东边和15世纪末的圆柱见证着那个时代的高超装饰工艺与国家的富足。圆柱的柱身和柱头覆有巨大的叶形图案装饰,并被涂成黄色、浅绿和红色。

入口台阶上的圆柱于19世纪60年代修复并开放,当时换上了粗糙的仿制品。